愚蠢年代—不想向地球說再見


2010 年,地球還具有人類可生存的溫度。我和Grace在還沒被大海淹沒的西門町街道上行走,夏日夜晚,卻沒有應有的沁涼,就連空氣都變得濕黏。我們在電影主題公園的長凳坐下,「愚蠢年代」四個大字警訊似的在螢幕上閃爍,螢幕亮起的一個多小時裡,我們在這裡邂逅了七個人,他們來自五個國家,卻有著七種命運,七種人生。

「我希望我的國家可以像美國一樣,我想要過這種生活!如果你擁有這樣的美好的人生,你會希望長命百歲。」住在奈吉利亞的Layefa這麼說,眼睛的倒影裡彷彿已有了一輛輛雪弗蘭和平整的柏油路面。而眼裡的期待和Layefa所居住的尼日三角洲小村落便是最好的對比。在這裡,人們不是死於車禍、高血壓,而是霍亂、綁架與屠殺。

兩年前,死於傳染病的妹妹讓她下定決心成為一位良醫,為自己,也為其他人帶來更好的生活。為了籌措醫學院學費,每早到河中補魚成為了Layefa的例行公事。而看似美麗的河面,底下卻蘊藏著不堪與貪婪。因為石油的開採,讓Layefa一整天的辛勞只能換取汙染河流中的兩條小魚。可怕的是,魚身上時常附著著石油,Layefa都得用洗衣粉將小魚洗淨才能拿到市場販售。

洗掉的,是小魚身上的污漬,洗不掉的,卻是諷刺的事實。Layefa朝思暮想的美國,便是由石油涓滴成流、堆疊成就今日的富庶。而富庶的代價往往不在當地,卻深深影響著第三世界,有如Layefa和奈吉利亞的命運,令人不勝唏噓。

不只是Layefa,「脫離貧窮」也是千千萬萬人心中的吶喊,在貧富差距懸殊的印度亦然。出生於印度政商世家的Jeh,認為他有責任為印度的窮困畫上句點。在烈日炎炎的週末,Jeh捨棄快速舒適的私人噴射機,搭乘26小時的火車前往偏遠的村落做義工,為的是省下噴射機的費用--一次的花費,可以幫助一個窮困村落翻身。除此之外,Jeh成立了低價航空公司,「我希望每一個人,甚至是計程車司機、傭人都可以搭飛機!」

Jeh為窮人們所繪的夢想藍圖,卻也因為飛機的大量碳排放遭到抨擊。住在英格蘭的Piers Guy一家,便因這個因素拒絕了朋友前往法國滑雪的邀請。事實上,搭乘飛機是個人所製造最大的碳排放量,在溫室氣體中,飛機(飛行器)的排放氣體約占1.6%。Jeh辯護道「為什麼人們不先檢討排放量超過1.6%的產業,再來針對我們?」「若我們不先團結消除世界上的貧困,地球環境又有甚麼改善的機會?」

拒絕搭飛機的Piers Guy一家,在庭院中種植蔬菜、蓄養家畜,生活所需自給自足,若不是一根根佇立的風力發電渦輪機,差點讓人以為來到了中世紀的莊園。熱愛環保的Piers,平時是風力發電工程師,脫下工作帽以後,Piers挨家挨戶拜訪附近的居民,為地球的健康與我們的下一代懇求,希望大家同意在住家附近草原裝設風力渦輪機。其實,Piers不認為風力發電是節能的絕對解決方案,但在風力頗強盛的英格蘭,越多的渦輪機,代表越多機會,倘若裝設足夠的渦輪機,可以讓10%的電力變得無汙染!

一望無際的英格蘭草原一直是許多英國人心中的美麗象徵,「破壞景觀、造成房子貶值」成為居民們反對裝設渦輪機的主因。面對好似怪物入侵的渦輪機,居民們異常團結的組成反對聯盟,隨後在投票機制中以十比一否決了這項計畫。Piers眼眶泛淚的拿起了手機,打電話告訴媽媽票選的結果,也哀悼地球的未來。



目前使用最兇的地球能源--石油,是許多事件與污染的罪魁禍首。終生在Shell石油公司負責探測分析的Alvin,大概是感觸最深的人之一。2005年,卡翠那颱風肆虐美國東南部,Alvin本來與爸爸待在家中,在發現雨勢之大為前所未見後,趕緊用橡皮艇將爸爸送去避難。送走爸爸之後,仍有許多人被困在屋裡。於是Alvin再度划著橡皮艇,救出了100多位居民--人們稱他為「颶風英雄」。100多個居民裡,有餓昏的老人、小孩、寵物,還有出生幾個月的嬰兒,安詳的睡在搖籃裡從屋中漂流而出。每一個人、每一個謝謝都讓Alvin不得不重新思考 : 我們的地球,已經變得跟以前很不一樣了...。

石油,也是眾人指稱且控訴美國出兵伊拉克的根本原因。在伊拉克戰爭中失去父親的Jamlia與Adnan兄妹逃往約旦,平時在街上賣二手皮鞋。閒暇時,兄妹倆輪流扮演伊拉克人與美國大軍,而遊戲裡的射殺與掙扎竟如此逼真。Jamila的夢想是成為新聞主播,但在約旦的他們無法上學,夢想於是成為他們辛苦維生的諷刺襯托。

比起兩兄妹,阿爾卑斯山的81歲嚮導Fernand幸運的多,終其一生與他年輕時一見鍾情的山峰做伴。但這一生中,他也看到了冰河融化了足足150公尺,滑雪場一個接著一個關閉,樹木越長越高,鳥兒也不在冬天遷徙...。一條條他所熟稔的大自然規則不再,「全球暖化,一切都變了」Fernand感嘆。

英國女導演法蘭妮‧阿姆斯壯Franny Armstrong,和製片約翰‧貝特塞克John Battset 監製了「愚蠢年代」,這部「紀錄+劇情+動畫」跨型態影片,便是由這七個人的故事劇情和動畫交織而成。影片場景設定在在2055年,因全球暖化氣候異常世界幾乎毀滅殆盡。唯一的倖存者是北極的「全球檔案館」的檔案管理員,檔案館內保有所有人類歷史紀錄與影像。片中,管理員回顧了1950至2008年的剪報、檔案,並透過七個人的角度省視消費主義的後果與全球氣候變遷的過程,並問道:「當我們有機會的時候,為何不阻止氣候變遷?」


這部片的跨型態形式和故事選材都讓人驚艷!尤其故事中的七人不是純粹贊成或反對環境保護,沒有哪一個人是眞的完全反對環境保護的,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做法與選擇: Jeh認為擺脫貧窮為當務之急,他可能願意少吃點肉減少碳排,同時堅持要完成窮人的飛機夢。反對風力渦輪聯盟的領導者也說了:他不是不關心環境。這些話語或許聽起來像藉口,但我想每個人都在以他自己的方式節能減碳,只是現在已是危急存亡之秋,除了個人的努力,更需要大家的共識與更具體、大規模的減碳行動!透過議定書的簽訂,各聯盟團體的運作和合作,電影中蓋滿黃沙的拉斯維加斯、燃燒的雪梨歌劇院、宛如死城的泰姬瑪哈陵才不會成為現實,2055的北極才不會流於融化的命運。

電影的最後,管理者將檔案傳送出去,希望外星高智慧生物能夠接收到這些訊息作為借鏡。其中,導演還戲謔的安排電腦當機的畫面,似乎隱喻了再高深的科技也無法解決當前的氣候變遷。電影結束時,我想在場的觀眾都接收到了管理者的訊息「我們不會成為第一個滅絕的物種。但特別的是,我們竟然是有意識地自我毀滅。」螢幕暗下以後,大家紛紛站起、各自回家,但領悟到現在還有機會、還來得及,似乎連腳步都有些不一樣。



愚蠢年代預告片:

Age of Stupid: Trailers: Original Theatrical Trailer from Age of Stupid on Vimeo.

收藏本文: HEMiDEMi個人書籤 MyShare個人書籤 yahoo google funP Share/Save/Bookmark


此文章在 星期三, 7月 14, 2010 分類為 你可以單獨訂閱 訂閱此分類 項目. 或者 留言回應, 在此我先謝謝你的參與. .

0 意見: